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

利率:市場理解錯了嗎?


利率:市場理解錯了嗎?
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-03-24
節錄:
“通常,政府的藝術在於從一群人身上拿錢,再給予另外一群人。”   伏爾泰

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4年,如果說這四年只是有點不同尋常似乎過於輕描淡寫。全球央行都在竭盡所能– 先降低利率至0%或者接近0%,進而采取“非常規措施”將利率保持在低位,再買入本國國債。幾十年前,后者被稱為龐氏騙局,但時至今日卻被看成唯一選擇。伏爾泰預言到了。
傳統上央行只控制隔夜利率,最長一年。但2008/09年股市暴跌后財政極度失衡,只能依靠大幅財政刺激,通過低利率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以維持商業正常。央行和政府一直在說:“相信我們,一切都在掌控之中。”鬼才相信你!從那時候開始,我們就從一個泡沫轉向另一個泡沫,現在我們在債務陷阱里,政府與銀行資金極度匱乏,也沒有其他的信貸途徑– 除了央行。

我們推測了三種未來的可能性,和它們發生的概率:
1. 更低的利率或者更多非常規措施(市場預測可能性:60%,但我們認為沒有那么高)- 貨幣政策無限放寬。
2. 利率繼續走低,出現全時低位(市場預測可能性:30%,但我們認為可能性更高)- 由於“非常規措施”,利率已經觸及長期低位,需要緩慢的恢復。
3. 第二次金融危機(預測可能性:10%- 這是陳詞濫調了。
如果我們是正確的,市場也不再相信“下一步準備資金隨時出動”,那么非常規措施的就離我們越來越遠,換句話說,不再無限印鈔票。
美國與歐洲方面,房產持有人壓力仍然不小。利率的波動隨時可能使他們的房產貶值。這是債務危機的一大負面影響,無法從債務壓力中掙脫出來– 看看日本。日本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在1989年觸頂,距今已經22年多了,日本股市距離高峰期仍有75%的距離。對其他國家是不是如當頭一棒?可能是,但筆者長期在市場中沉浮的經驗總結出了兩條長期定律。第一,所有東西都是均值回歸– 上漲的總會下跌(不妨想一想股市,房地產市場等等)。更重要的是第二條,我們永遠不會在歷史中得到教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