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檀:2012年金磚四國將遭遇極大挑戰
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-01-05 10:38:53
2012年,債務金磚四國將遭遇極大挑戰。原因很簡
單,此前源源不斷流入金磚四國的資金,在債務脅迫與
避險需求的雙重壓力下,往歐美回流。資金回撤,資產
泡沫下降,高負債國難以維持增長,俄羅斯等國家不可
能靠石油等資源品價格上升維持高增長假象,而中國建
立在投資與出口基礎上的經濟增長也將大幅下滑。
財經評論人葉檀1月5日撰文指出,2012年金磚四國
,是繼續黃金時期,還是折戟沉沙?事關金磚四國前途
,更涉及對中國經濟增長性質的基本判斷。
十年前,高盛資產管理吉姆奧尼爾提出金磚四國概
念,這一概念如此成功,以至於引領了十年間的全球資
金流向。而在十年后,全球債務危機爆發,金磚四國是
否會被債務鏈條壓垮,建立在出口與資源價格上升地基
上的經濟成長能否得到延續。
只有用常識與真實的數據,才能對中國乃至金磚四
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。反思亞洲四龍
、五虎的衰退,可以讓我們更加清醒,目前金磚四國的
經濟增長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全球經濟泡沫的紅利。
經濟增長是用錢堆出來的,還是市場內生的?這是
判斷好增長與泡沫式增長的標準。曾經正確預言東南亞
金融危機的保羅克魯格曼,其使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生產
效率,他觀察到東南亞經濟體經濟不斷增長生產效率卻
在下降,直陳危機:“高增長與生產率之間正常關聯的
失效,至少同時說明了兩個問題:一是這些經濟體可能
馬上就有麻煩事,二是這些經濟體在將來可能會遭遇困
難”。
如果經濟發展建立在生產效率與公平分配的基礎上
,我們就有理由表示樂觀,反之,我們只能跪下祈禱。
現在,祈禱吧,然后改變增長方式。
2012年,債務金磚四國將遭遇極大挑戰。
原因很簡單,此前源源不斷流入金磚四國的資金,
在債務脅迫與避險需求的雙重壓力下,往歐美回流。資
金回撤,資產泡沫下降,高負債國難以維持增長,俄羅
斯等國家不可能靠石油等資源品價格上升維持高增長假
象,而中國建立在投資與出口基礎上的經濟增長也將大
幅下滑。
2011年金磚四國衰退初露端倪。拉美新興市場股市
基金資金凈流出11%,逼近2008年的凈流出12%;
EMEA(歐洲、中東和非洲)新興市場股市基金資金凈流
出9%,已超過2008年凈流出(8%);亞太新興市場股市
基金凈流出6%,接近2008年凈流出(9%);印度盧比匯
率在年末貶值至歷史新低:自今年8月1日至12月15日,
印度盧比對美元貶值約18%,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其最
高貶值幅度也僅約25%。其他金磚國家貨幣,除了中國
人民幣之外也均出現大幅貶值:8月1日至12月15日,巴
西雷亞爾對美元貶值約17%;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值約
13%;南非蘭特對美元貶值約21%。金磚國家之外的其
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也基本是震盪貶值趨勢。
2012年對金磚四國是個嚴峻的考驗。這些國家所積
累的財富是否足夠應對目前的債務風險?這些國家是否
有足夠的動力進行旨在提高生產效率的改革?
印度風險在增加。謝國忠先生認為,印度每個月的
貿易赤字約為100億美元,相當於GDP的7%-8%。彌補
貿易赤字缺口的三個渠道都在枯竭:出口到西方的服務
、印度勞動力在海外的收入以及熱錢流入。印度的外匯
儲備約為3000億美元,該國的熱錢規模約是外匯儲備的
兩倍,隨著熱錢流出,這一儲備將很快被耗盡。
俄羅斯風險加劇。如果全球貨幣泡沫消失,實體經
濟緊縮,依靠石油、天然氣為生的俄羅斯人的福利生活
將告一段落,隨之而起的將是國內動盪,財富枯竭。對
於俄羅斯人而言,對於俄羅斯政府而言,最好指望全球
貨幣泡沫持續,中國等國繼續大規模投資,將傳統能源
價格維持在高位上。
就國際收支而言,巴西與印度隸屬難兄難弟。巴西
和印度擁有相同的國際收支模式,面臨龐大的經常項赤
字,并依賴資本賬戶填補缺口,巴西雷亞爾的波動與印
度盧比類似,均遭遇大幅貶值。需要注意的是,巴西經
常項赤字形成的原因是大規模的收益項逆差,主要體現
的是國際資本在巴西的投資收入。由於資本項目開放,
巴西資本金融賬戶波動更為劇烈,金融危機期間從盈余
300億美元以上下滑至赤字200億美元以上,隨后又跳升
至盈余300億美元。
上述三個國家可能最終擺脫不了裸泳的嫌疑,不過
還沒有穿上皇帝的新裝。
表面看來,中國情況最好,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印度
的10倍,資本賬戶基本不開放,不太容易受到全球債務
危機的影響。但中國并非西裝革履,存在的經濟制度問
題如同難治的沉疔:此前十年靠房地產與汽車拉動的內
需動力已經衰竭,新的內部消費基礎沒有培育出來,財
富差距還在擴大,積極的投資政策遭遇通貨膨脹天花板
。未來的最大風險在於,中國是否滿足於企業規模的擴
張,而對企業效率置之不顧——國進民退可能使潛在的
風險變成現實風險。
雖然有關部門從來不肯承認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的
面臨的風險,但據吳敬璉研究團隊的《無錫經驗》研究
,最近幾年,包括中國最發達地區在內的企業經濟效率
沒有得到提升。如果中國實行鴕鳥政策,那么未來中國
經濟將在規模增長而效率下降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。我
們會看到國企、銀行資產規模在全球領先,而對投資者
的回報越來越低。
雖然克魯格曼的話并不總是正確,但他對東南亞金
融危機的總結是正確的,值得在此復述,“就像一種曾
經引發致命瘟疫的病菌,人們認為它已被現代醫學征服
,但它又以另一種形式重現了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